在中美新一轮财政会谈前夕,美国财政部OFAC突然宣布制裁18家中国香港贸易公司,理由是“协助伊朗出售石油”。这一动作被外界视为特朗普时期“极限施压”的翻版,也让即将进行的中美会谈前景蒙上阴影。 美国的“一箭双雕”算盘 此次被制裁的18家企业,业务涵盖石油化工、金属材料等领域,美方称其通过离岸账户“帮助伊朗洗钱”,但未提供具体证据。分析来看,美国的动机主要有二: 其一,打压伊朗。石油出口是伊朗的“经济命脉”,美国试图通过切断中伊能源交易网络,逼迫伊朗在核问题上让步。但当前伊核谈判已因巴以冲突停滞,这种施压更可能激化伊朗的对抗立场。 其二,影响中国能源供应。中国约10%的进口原油来自伊朗,美国希望通过限制中伊合作,迫使中国增加对美国原油的采购,以缩小贸易逆差。然而,中国早已通过人民币结算、拓展俄罗斯等替代渠道(如今年4月俄罗斯表示“全力保障中国石油需求”),削弱了美国“长臂管辖”的影响。 
中方的硬核反制:以牙还牙+另起炉灶 面对美国的单边制裁,中国迅速亮出三招反制: 法律对等:动用《反外国制裁法》,冻结美国在华企业资金账户,直接冲击其商业利益; 资源卡脖:掌控全球78%的稀土资源(芯片、导弹关键原料),美国军工库存仅够18个月,中方可通过“许可证限制”精准反制; 本币结算:推动中伊等国用 
,绕开美元体系,降低对美金融依赖。 正如中国驻美大使谢锋所言:“中美和平共处是责任,单边施压只会搬石砸脚。”
外贸企业如何应对?海关数据是关键 美国的制裁手段虽老套,但提醒外贸企业需更谨慎应对国际风险。此时,高效利用海关数据开发客户显得尤为重要: 精准筛选客户:通过同行公司名、产品关键词、HS编码(如石油类HS编码2709)从海关数据中筛选目标采购商,避免与高风险地区/企业合作; 完善客户画像:补充客户国家、官网、主营产品等信息(用Excel或CRM管理),过滤无效数据,锁定精准客户; 渠道:若目标客户涉及伊朗等敏感地区,可通过海关数据优先开发俄罗斯、东南亚等替代市场(腾道外贸通可提供218国进出口数据支持);
建立有效联系:通过海关数据获取客户官网、社交账号(如领英),结合客户业务痛点撰写个性化开发信,提升回复率。 结语:美国的“极限施压”早已不是新鲜招数,中国的反制与外贸企业的灵活应对,正是破局的关键。与其纠结“会谈能否出成果”,不如主动用海关数据开拓更广阔的市场——毕竟,客户在手,底气才有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