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贸真的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“拖油瓶”吗?根据外贸数据延续过往的双降态势,出口降幅有所收窄,金卡降幅继续增大,并呈双位跌势,所以让人们觉得外贸成了“拖油瓶”!难道中国外贸真的成为“拖油瓶”了吗? 福步海关数据http://www.data969.com觉得事实不尽然。首先,中国的外贸事业不是孤立存在的,放置在全球贸易流动的背景下,它仍然是整体“疲弱”下的一抹亮色。近年来,受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不均衡、地缘政治不稳定影响,全球贸易流动的滞后性愈发明显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来再度下调2015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至3.3%,这已是半年多来该组织第三次下调增长预期。 中国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,出口约占全球份额的12.2%,份额稳中有升。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哪怕仅增0.1个百分点,都会产生巨额的增量,对全球贸易贡献巨大。“拖油瓶”言之差矣。 其次,数据走低也与去年外贸基数较高相关,这也是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的题中之义。中国外贸事业从追求数量的高增长进入“调结构、转方式”的中低速增长阶段,不再追求“大进大出”,更加注重质与量的平衡,从而实现“优进优出”,为“中国制造2025”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。它不但不是“拖油瓶”,还平添了更多智慧与冲劲儿。 再次,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和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等一系列国家层面的规划都将为中国外贸注入新活力。当前,中国外贸发展正不断求新求变,一方面,外贸发展突围路径在拓宽:扩大人民币结算范围、发展跨境电商、促进大型装备“走出去”……;另一方面,中韩自贸协定生效、中澳自贸牵手在即,大小自贸区将有助于中国外贸人与世界相融。同时,数据还显示,“一带一路”的贸易溢出效应将有力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,目前,中国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贸易增速高于平均增速4.4个百分点,5——6年后,这个数据将再度攀高。 由此可见,中国外贸并非“拖油瓶”。理性观之,数据波动背后有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层次原因。中国外贸事业不但不是“拖油瓶”,还将成为促成中国经济转型升级、爬坡过坎的重要力量。 |